故而單明典向圣上和南蠻國使臣自我舉薦,由他作為大霖國的代表,去摸那一摸南蠻國的大蟲。
樂師便道,既然單明典聲稱大霖國子民人人英勇,那么最具代表的應當是婦孺,該選個婦孺出來。
太后娘娘要力排眾議親自出馬,遭到管樂公主的阻攔。
管樂公主可覺得這群南蠻子過分極了,好好的一場表演,她難得感到有趣了些,這些人非要在表演結束之后咄咄逼人,管樂公主自告奮勇,要去挫挫這群南蠻子的銳氣。
南蠻子卻又道管樂公主總歸是個公主,身份同樣金貴,同樣不具代表性,要從在場的其他女眷中選一個。
其他的女眷,多數是宮女、丫鬟。
黃清若在那位樂師的視線掃過來,預感便不妙。
果不其然,緊接著那位樂師又從其他方向掃視回來,停定在黃清若身上,還用他手中的樂器朝黃清若指了指:“要不請那位夫人作為大霖國子民的代表?”
“……”黃清若忽然莫名生出一種猜測:他是故意的。
這個“故意”,并非指他認出方才他們遇到過、她為他指過路,終歸是比其他人瞧著眼熟,所以他選出了她。
而是指,他揣著其他目的選出的她。
能是其他什么目的?
或許是他已經知曉她的身份是曾經戰無不勝、令南蠻國十分棘手的“鬼面將+軍”的夫人,專門挑出她來羞辱、進一步羞辱大霖國的顏面……?
管樂公主最先反應,蹙眉制止道:“你們是不是忘了這里是我大霖國的地盤?我們大霖國的子民何時輪到你們南蠻國一個小小的樂師來指指點點、指手畫腳、東挑西選?”
如此直白地回懟,大家心中自然是痛快的。
也只有管樂公主干得出來這件事,并且只能管樂公主干,其他人的身份完全不合適——這不,太后娘娘立馬佯裝生氣地訓斥了管樂公主對南蠻國使臣的無禮。
緊接著轉頭太后娘娘便讓南蠻國使臣原諒管樂公主,因為公主自小是太后和圣上的心頭肉,養尊處優,從來沒受過欺負,脾氣是直了點,諸如此類的看似在自曝管樂公主的缺點實則明貶暗褒,最后還來了一句相信南蠻國也有大國的氣度、不會對未過門的媳婦太過苛刻。場面是就此翻篇了,但摸大蟲這事兒還擱這兒。
太后將大霖國的氣勢贏回來之后,圣上重新展示大霖國氣度,親自開口,最終還是點了黃清若作為代表。
重點便在是圣上開的金口,而非直接在先前的話口順了南蠻樂師的意,而不另請他人依舊點了黃清若,便是圣上高姿態地給南蠻國一個面子,繼續維持此次兩國休戰協議之下的和平局面。
莫名其妙成為兩國博弈中的一顆小棋子,黃清若身上背負的壓力登時如山一般重,自是無法抗旨。
管樂公主想再幫黃清若的,被太后娘娘的一個眼神懾住,太后派來管樂公主身邊的那位嬤嬤小聲地提醒管樂公主,管樂公主再開口的話便是害了黃清若,而黃清若身后可還有將+軍府和單府上上下下無數條性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