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清若聞言上前去,也問:“三叔公是不是知道這件文物的來歷?”
展示在他們面前的這第三件中國文物,是一件直徑十厘米的翡翠圓盤。
圓盤內盤著一只赑屃,即龍的第六子霸下,那條長得像烏龜的龍兒子。
所展示出來的名字就叫龍龜翡翠。
黃清若之前關注這一塊的展區時,也是在這件文物面前停留時間最久,因為這件文物是極少數的沒有官方記錄的展品。
不過圓盤的背面有幾行潦草的英文,解讀出來的意思大致是“綠色翡翠,來自北城夏宮”。
由此判斷,它是曾經圓明園的物件,被洗劫到國外來的。
用現在的審美去看,這件翡翠的水色等等都不算極品。
但作為能出現在圓明園的物件,它的價值毋庸置疑。
黃清若在入職這家博物館之后,又向館長多了解了一些這件龍龜翡翠的信息。
據館長說,它是這家博物館內最新的一件亞洲文物,大概一年前出現在蘇富比拍賣行上。
送來拍品的人也是中間已經經歷過兩位買家才到他的手上,具體來歷也就誰也不清楚了。
當時不僅只有這一個翡翠圓盤,還有另外兩條龍子,分別是老大囚牛和老四蒲牢,加起來一共三個。
所以很像是原本應該龍九子都有,共九個翡翠圓盤,成一系列。只是落在這位買家手里的僅僅三個。蘇富比拍賣行后來交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專家進行鑒定。
鑒定出來的也就是他們在展柜上能看到的,最大的信息點便在于圓盤背面的英文記錄。
最終三個盤都入了米國的博物館,于半年前分別分配到三個設立了亞洲文物修復室的博物館內。
其中一個博物館,就是現在黃清若所處的這一家,也就有了她見到的這個龍龜翡翠。
三叔公雖然不比二叔公是文物界的大家,但身為梁家的三大支柱之一,三叔公的掌眼功力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。
總歸三叔公吃過的鹽比她吃過的米多。
黃清若通過三叔公的眼神,第一反應就是,三叔公可能比米國的這些專家更了解這件文物背后更多的信息。
而三叔公既沒有回答梁沅西,也沒有回答黃清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