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天堂中文在线资源网,美女被免费视频网站a国产,漫画人物桶机漫画免费完整版,亚洲 欧美 清纯 丝袜 另类,久久婷婷午色综合夜啪,国产亚洲精品xxx

美樂樂小說網>仙俠>芙蓉鎮(劉曉慶、姜文主演同名電影原著) > 第一章 山鎮風俗畫(一九六三年)
    一一覽風物

    芙蓉鎮坐落在湘、粵、桂三省交界的峽谷平壩里,古來為商旅歇宿、豪杰聚義、兵家必爭的關隘要地。有一溪一河兩條水路繞著鎮子流過,流出鎮口里把路遠就匯合了,因而三面環水,是個狹長半島似的地形。從鎮里出發,往南過渡口,可下廣東;往西去,過石拱橋,是一條通向廣西的大路。不曉得是哪朝哪代,鎮守這里的山官大人施行仁政,或者說是附庸風雅圖個縣志州史留名,命人傍著綠豆色的一溪一河,栽下了幾長溜花枝招展、綠蔭拂岸的木芙蓉,成為一鎮的風水;又派民夫把后山腳下的大片沼澤開掘成方方湖塘,遍種水芙蓉,養魚,采蓮,產藕,作為山官衙門的“官產”。每當湖塘水芙蓉競開,或是河岸上木芙蓉斗艷的季節,這五嶺山脈腹地的平壩,便頗是個花柳繁華之地、溫柔富貴之鄉了。木芙蓉根、莖、花、皮,均可入藥。水芙蓉則上結蓮子,下產蓮藕,就連它翠綠色的銅鑼一樣圓圓蓋滿湖面的肥大葉片,也可讓蜻蜓立足,青蛙翹首,露珠兒滴溜;采摘下來,還可給遠行的腳夫包中伙飯菜,做荷葉麥子粑子,蓋小商販的生意擔子,遮趕圩女人的竹籃筐,被放牛娃兒當草帽擋日頭……一物百用,各個不同。小河、小溪、小鎮,因此得名“芙蓉河”、“玉葉溪”、“芙蓉鎮”。

    芙蓉鎮街面不大。十幾家鋪子、幾十戶住家緊緊夾著一條青石板街。鋪子和鋪子是那樣的擠密,以至一家煮狗肉,滿街聞香氣;以至誰家娃兒跌跤碰脫牙、打了碗,街坊鄰里心中都有數;以至妹娃家的私房話,年輕夫婦的打情罵俏,都常常被隔壁鄰居聽了去,傳為一鎮的秘聞趣事、笑料談資。偶爾某戶人家弟兄內訌,夫妻斗毆,整條街道便會騷動起來,人們往來奔走,相告相勸,如同一河受驚的鴨群,半天不得平息。不是逢圩的日子,街兩邊的住戶還會從各自的閣樓上朝街對面的閣樓搭長竹竿,晾曬一應布物:衣衫褲子,裙子被子。山風吹過,但見通街上空“萬國旗”紛紛揚揚,紅紅綠綠,五花八門。再加上懸掛在各家瓦檐下的串串紅辣椒,束束金黃色的苞谷種,個個白里泛青的葫蘆瓜,形成兩條顏色富麗的夾街彩帶……人在下邊過,雞在下邊啼,貓狗在下邊梭竄,別有一種風情,另成一番景象。

    一年四時八節,鎮上居民講人緣,有互贈吃食的習慣。農歷三月三做清明花粑子,四月八蒸蒔田米粉肉,五月端午包糯米粽子、喝雄黃艾葉酒,六月六誰家院里的梨瓜、菜瓜熟得早,七月七早禾嘗新,八月中秋家做土月餅,九月重陽柿果下樹,金秋十月娶親嫁女,臘月初八制“臘八豆”,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王爺上天……構成家家戶戶吃食果品的原料雖然大同小異,但一經巧媳婦們配上各種作料做將出來,樣式家家不同,味道各個有別,最樂意街坊鄰居品嘗之后夸贊幾句,就像在暗中做著民間副食品展覽、色香味品比一般。便是平常日子,誰家吃個有眼珠子、腳爪子的葷腥,也一定不忘夾給隔壁娃兒三塊兩塊,由著娃兒高高興興地回家去向父母親炫耀自己碗里的收獲。飯后,做娘的必得牽了娃兒過來坐坐,嘴里盡管拉扯說笑些旁的事,那神色卻是完完全全的道謝。

    芙蓉鎮街面雖小,居民不多,可是一到逢圩日子就是個萬人集市。集市的主要場所不在青石板街,而在街后臨河那塊二三十畝見方的土坪,舊社會留下了兩溜石柱撐梁、青瓦蓋頂、四向皆空的長亭。長亭對面,立著個油彩斑駁的古老戲臺。解放初時圩期循舊例,逢三、六、九,一旬三圩,一月九集。三省十八縣,漢家客商,瑤家獵戶、藥匠,壯家小販,都在這里云集貿易。豬行牛市,蔬菜果品,香菇木耳,懶蛇活猴,海參洋布,日用百貨,飲食小攤……滿圩滿街人成河,嗡嗡嚶嚶,萬頭攢動。若是站在后山坡上看下去,晴天是一片頭巾、花帕、草帽,雨天是一片斗篷、紙傘、布傘。人們不像是在地上行走,倒像匯流浮游在一座湖泊上。從賣涼水到做牙行掮客,不少人靠了這圩場營生。據說鎮上有戶窮漢,竟靠專撿豬行牛市上的糞肥發了家呢……到了一九五八年大躍進,因天底下的人都要去煉鋼煮鐵,去發射各種名揚世界的高產衛星,加上區、縣政府行文限制農村集市貿易,批判城鄉資本主義勢力,芙蓉鎮由三天一圩變成了星期圩,變成了十天圩,最后成了半月圩。逐漸過渡,達到市場消滅,就是社會主義完成,進入共產主義仙境。可是據說由于老天爺不作美,田、土、山場不景氣,加上帝修反搗蛋,共產主義天堂的門檻太高,沒躍進去不打緊,還一跤子從半天云里跌下來,結結實實落到了貧瘠窮困的人間土地上,過上了公共食堂大鍋青菜湯的苦日子,半月圩上賣的凈是糠粑、苦珠、蕨粉、葛根、土茯苓。馬瘦毛長,人瘦面黃。國家和百姓都得了水腫病。客商絕跡,圩場不成圩場,而明賭暗娼,神拳點打,摸扒拐騙卻風行一時……直到前年——公元一九六一年的下半年,縣政府才又行下公文,改半月圩為五天圩,首先從圩期上放寬了尺度,便利物資交流。因元氣大傷,芙蓉鎮再沒有恢復成為三省十八縣客商云集的萬人集市。

    近年來芙蓉鎮上稱得上生意興隆的,不是原先遠近聞名的豬行牛市,而是本鎮胡玉音所開設的米豆腐攤子。胡玉音是個二十五六歲的青年女子。來她攤子前站著坐著蹲著吃碗米豆腐打點心的客人,習慣于喊她“芙蓉姐子”。也有那等好調笑的角色稱她為“芙蓉仙子”。說她是仙子,當然有點子過譽。但胡玉音黑眉大眼,面如滿月,胸脯豐滿,體態動情,卻是過往客商有目共睹的。鎮糧站主任谷燕山打了個比方:“芙蓉姐的肉色潔白細嫩得和她所賣的米豆腐一個樣。”她待客熱情,性情柔順,手頭利落,不分生熟客人,不論穿著優劣,都是笑臉迎送:“再來一碗?添勺湯打口干?”“好走好走,下一圩會面!”加上她的食具干凈,米豆腐量頭足,作料香辣,油水也比旁的攤子來得厚,一角錢一碗,隨意添湯,所以她的攤子面前總是客來客往不斷線。

    “買賣買賣,和氣生財。”“買主買主,衣食父母。”這是胡玉音從父母那里得來的“家訓”。據傳她的母親早年間曾在一個大口岸上當過花容月貌的青樓女子,后來和一個小伙計私奔到這省邊地界的山鎮上來,隱姓埋名,開了一家頗受過往客商歡迎的夫妻客棧。夫婦倆年過四十,燒香拜佛,才生下胡玉音一個獨女。“玉音,玉音”,就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老母所賜的意思。一九五六年公私合營,也是胡玉音招郎收親后不久,兩老就雙雙去世了。那時還沒有實行頂職補員制度,胡玉音和新郎公就參加鎮上的初級社,成了農業戶。逢圩趕場賣米豆腐,還是近兩年的事呢。講起來都有點不好意思啟齒,胡玉音做生意是從提著竹籃筐賣糠菜粑粑起手,逐步過渡到賣蕨粉粑粑、薯粉粑粑,發展成擺米豆腐攤子的。她不是承襲了什么祖業,是饑腸轆轆的苦日子教會了她營生的本領。

    “芙蓉姐子!來兩碗多放剁辣椒的!”

    “好咧——,只怕會辣得你兄弟肚臍眼痛!”

    “我肚臍眼痛,姐子你給治?”

    “放屁。”

    “女老表!一碗米豆腐加二兩白燒!”

    “來,天氣熱,給你同志這碗寬湯的。白酒請到對面鋪子里去買。”

    “芙蓉姐,來碗白水米豆腐,我就喜歡你手巴子一樣白嫩的,吃了好走路。”

    “下鍋就熟。貧嘴呱舌,你媳婦大約又有兩天沒有喊你跪床腳、扯你的大耳朵了!”

    “我倒想姐子你扯扯我的大耳朵哩!”

    “缺德少教的,吃了白水豆腐舌尖起泡,舌根生瘡,保佑你下一世當啞巴!”

    “莫咒莫咒,米豆腐攤子要少一個老主顧,你舍得?”

    就是罵人、咒人,胡玉音眼睛里也是含著溫柔的微笑,嗓音也和唱歌一樣的好聽。對這些常到她攤上來的主顧們,她有講有笑,親切隨和得就像待自己的本家兄弟樣的。

    的確,她的米豆腐攤子有幾個老主顧,是每圩必到的。

    首先是鎮糧站主任谷燕山。老谷四十來歲,北方人,是個鰥夫,為人忠厚樸實。不曉得怎么搞的,谷燕山前年秋天忽然通知胡玉音,可以每圩從糧站打米廠賣給她碎米谷頭子六十斤,成全她的小本生意!胡玉音兩口子感激得只差沒有給谷主任磕頭,喊恩人。從此,谷燕山每圩都要來米豆腐攤子坐上一坐,默默地打量著腳勤手快、接應四方的胡玉音,仿佛在細細品味著她的青春芳容。因他為人正派,所以就連他對“芙蓉姐子”那個頗為輕浮俗氣的比喻,都沒有引起什么非議。再一個是本鎮大隊的黨支書滿庚哥。滿庚哥三十來歲,是個轉業軍人,跟胡玉音的男人是本家兄弟,玉音認了他做干哥。干哥每圩來攤子上坐一坐,賞光吃兩碗不數票子的米豆腐去,是很有象征意義的,無形中印證了米豆腐攤子的合法性,告訴逢圩趕場的人們,米豆腐攤子是得到黨支部準許、黨支書支持的。